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搜来的资料

一、福堂独木桥体
宋词中有一种特殊的体式——福堂独木桥体,清代沈雄在《古今词话》中说:“山谷《阮郎归》全用‘山’字为韵,稼轩《柳梢青》全用‘难’字为韵。注云:福堂体,即独木桥体也。”福堂体的特征就是以同一个字为韵脚,像座独木桥。而最先用独木桥体写茶词的是北宋诗人黄庭坚。

例:
              黄庭坚《阮郎归·效福堂独木桥体作茶词》
烹茶留客驻金鞍,月斜窗外山。别郎容易见郎难,有人思远山。
归去后,忆前欢,画屏金博山。一杯春露莫留残,与郎扶玉山。

    这首词上下片各四韵,在偶字韵上用“山”字,奇句韵上用“鞍”、“难”、“欢”、“残”诸字,均为平声,为词韵第七部韵。有人认为,这种韵式,很可能是福唐独木桥体最早的形式。

                  柳梢青 [宋]辛弃疾
  莫炼丹难。黄河可塞,金可成难。休辟谷难。吸风饮露,长忍饥难。劝君莫远游难。何处有、西王母难。休采药难。人沉下土,我上天难。

二、长尾韵
  一般诗歌里所押的韵,都是一个音节,即一个韵字。有一种韵却很特别,它不是一个音节,而是两个音节,即由两个韵字构成。这种双音节的韵,就叫做“长尾韵”。长尾韵是由句子里的“句中韵”和句末的“独木桥韵”两种韵结合起来构成的。

例:(一)句中韵:
非烟非雾瑶池晏,片片碧桃,冷落黄金殿。虾须半卷天香散。奏云和孤竹清婉,入霄汉。红颜醉态,烂漫金舆转。霓旌影断箫声远。
  ——苏易简《赵江吟》
  例(一)第四、九、十三句里的“卷”、“漫”、“断”三字,因为都嵌在句子里面,暗与词中各韵字相叶,故称“句中韵”。

    (二)长尾韵:
听兮清佩琼瑶些,明兮秋镜毫些。君无去此,流昏涨腻,生蓬蒿些。虎豹甘人,渴而饮汝,宁猿猱些。大如流江海,覆舟如芥,君无助,狂涛些。……
  ——辛弃疾《水龙吟·用些语再题瓢泉》
    例(二)各句的倒数第二字:“瑶”、“毫”、“蒿”等字,跟例(一)中的“卷”、“漫”、“断”三字,属于同一类型,都是嵌在句子里面的句中韵。稍有不同的,是瑶、毫、蒿等字必须紧靠在句末一个韵字(些)上,所以只限于倒数第二字。这些句中韵,彼此以同韵自叶,皆读重音;句末的许多“些”字(古代楚国方言里的语气助词)读轻音。句中韵“瑶”、“毫”、“蒿”等,各与其下面的独木桥韵“些”字首尾衔接,蝉联起来,便分别构成了“瑶些”、“毫些”、“蒿些”等双音节的韵。因为它们都是在一般诗歌所押的单音节韵的下面,拖出一个尾巴(即独木桥韵),所以人们习惯上都管这种双音节的韵叫“长尾韵”。

三、双拽头
    长调、中调的前两段字数、句式平仄相同,第三段不同,且字数较多,前两段像两个“头”,第三长段像个“身”。如宋周邦彦《瑞龙吟》词"章台路﹐还是褪粉梅梢﹐试华桃树。愔愔坊阳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黯凝伫﹐因记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朱彝尊注引黄叔旸曰﹕"此词自'章台路'至'归来旧处'是第一段。自'黯凝伫'至'盈盈笑语'是第二段。此之谓'双拽头'﹐属正平调。"
例:
              周邦彦 《瑞龙吟》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华桃树。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黯凝伫,因记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惟有旧家谢娘,声价如故。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