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翔宇原创]乌江怀古:一个文化历史名镇名字的来龙初考

作者:林翔宇  

引:
    初识乌江,那是1995年8月的青涩时光。出生异地为异客的我从水利学校毕业分配于长江之侧一处水管单位,就业,结婚,生女,工作,写作……。
    弹指一挥间,曲指复算来,已越十六载。试想:一个人的生命周期又有几个十六载光阴能够挥霍彷徨?蓦然回首渐行渐远的年轻岁月,诸如实践/沉浮/读书/思想等等,那一节节的剪影,那一面面的图画,那一片片的思索…….
    此时此刻,早已成家落根乌江的我感慨莫名,心底有万千复杂的情愫悠然而起,想写些零落又整齐、浅显又稚嫩的文字,为养我育我十六载我深爱的乌江。
转:
一、乌江,一个文化历史名镇的由来。
    乌江可能缘自乌江亭的历史盛名以及古今闻名而得名,“乌江”自明朝时真正定下名字,后沿用至今不变。先就“乌江”的得名过程做一简略的历史小梳理,大致沿革情况如下一一分述:
1、自古至南北朝阶段
    自古:今和县县城东北的乌江浦,为一渡口。
    秦:“于是项王乃欲渡乌江。乌江亭长……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而项羽却说“天之亡我”,并说“且籍(项羽名籍——作者注)与江东弟子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即使江东父老可怜他让他当大王,他都独愧于心,无颜见江东父老(司马迁《史记之项羽本纪》载);秦时,乌江已是长江下游的重要渡口。项羽西渡伐秦,由乌江过江。同样,秦楚汉相争时,项羽战败逃亡,又“乃欲东渡乌江”,应是老马识途,最后在乌江兵败自刎(《史记》证);
    魏:“黄初三年(公元222年),曹仁椐乌江以讨吴”(《太平寰宇记》载);
    西晋:“太康六年(公元285年)於东城界置乌江县”(《续通典》载);
    南北朝:长江为兵蟊之地,征战连年更替频繁,乌江建置亦多变。
2、北宋至五代阶段
    北宋:“孝武大明五年(公元461年)以乌江并怀德二县立临江郡”;
    齐:“临江郡,乌江、怀德、赞部,建元二年(公元480年)罢并历阳后复置”,永明二年(公元484年)割扬州宣城、淮南,豫州历阳、谯、庐江、临江六郡复置南豫州”,临江郡及乌江县仍属南豫州;
    梁:““乌江梁置江都郡” ;
    陈:“乌江县陈改为临江郡” ;
    北魏:“乌江县属临滁郡,无历阳县”(《魏书志》载);
    北齐:“历阳郡后齐六和州”,“乌江县齐改为齐江郡”;
    梁:“末,侯景乱。江北尽属高齐,六为和州。后改临江为齐江,以和州领历阳,乌江并入历阳一郡”;
    北周: “乌江县周改为同江郡”;
    隋:“乌江县……开皇初(公元581年)郡废大业初置属历阳郡,有六合山”;
    唐:乌江县均为县建置属历阳郡或和州。云:“和州历阳郡上……乌江县上……”(《新唐书:地理志》);
    五代:乌江随和州先后属吴、南唐、周。“吴、南唐、周有”,“和州领县三,历阳旧县、乌江旧县、含山旧县”。
3、南宋至明朝阶段
    南宋:乌江属和州。“和州上。……南渡后为姑孰、金陵藩蔽。……乌江县中。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废为镇,七年(公元1137年)复” (《宋书:地理志》载);
    元:乌江属和州。和州中……乌江县中……” (《元史:地理志》)载;
    明:裁为镇。洪武初(公元1368年)省州(指和州)入县。二年(公元1369年)复改县为州,乃属庐州府。七年(公元1374年)……东北有乌江废县:。……”(《明史:地理志》载)。
启:
    自明朝始,乌江县就成了镇的建置。乌江从太康六年到洪武初共有1083年治县历史。明、清一直为镇建制,属和州或历阳。至今乌江仍然为镇建制,属和县。
合:
    从互联网的百度搜索里,我查阅了相关史稿的确凿记载。从中隐约可以粗略地看出,南北朝距今已有160年的时间,乌江镇也有120年的郡治历史(公元461年至公元581年)。其乌江的名称、建置的变化均与战争胜负、地域易主有关。临江、江都、齐江、同江,县、郡等种名均含“江”字,乌江位于中国民族文化源头的“一江一河”其中的长江侧,作为长江一大重要渡口,其沿江屏障的战略和兵家必争地的重要是不言而喻的。
编后记:
   近读和县作家协会主席金绪道的《一个不容置疑的史实》一书为启发,特涂鸦此文,为“乌江”名字的“来龙”做一历史小考证,为文自趣之。
风云会,交会得天下英豪。
日月明,读明白世上奇书。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