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联圣巨著重刊日,彬彬翰蔚起文林

正文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联圣巨著重刊日,彬彬翰蔚起文林 (2011-06-18 17:53:43)[编辑][删除]
标签: 文化 分类: 评论文章  
   联圣巨著重刊日,彬彬翰蔚起文林――重庆市“十一五”社科规划重大项目:“联圣钟云舫及《振振堂》集研究”最终成果即将问世

            本课题主编:黄中模

    重庆市“十一五”社科规划重大项目:“钟云舫及《振振堂》集研究”课题,自2006年7月31日开始研究以来,至今届时五年,已经按时按计划完成。最终成果形式:专著十四部,大约在300万字以上,已由童小平副市长作序,即将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现将成果简介如下:四川大学著名书法家周浩然书写黄中模题诗

北京大学谷向阳教授题词祝贺出版

    一、成果系列:已完成专著十四部 ,按成果不同性质安排编为两个系列: 1、《钟云舫全集校注》丛书系列七部: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对“《振振堂》集八卷本原稿的校注”和“《招隐居传奇》两卷本原稿的校注”,计有七部:

   ⑴  振振堂联稿上校注》  黎新弟主编

   ⑵  振振堂联稿下校注》  王于飞、黄中模主编

   ⑶  振振堂联稿续上校注》董味甘、董道书主编

   ⑷  振振堂联稿续下校注》鲜于煌、黄中模主编

   ⑸  振振堂诗稿校注》    傅正义主编

   ⑹  振振堂文稿校注》    贾雯鹤、敖依昌主编

   ⑺  招隐居传奇校注》    刘明华、黄大宏、熊宪光主编

   2、《钟云舫研究》丛书系列七部:

   ⑻  《钟云舫楹联研究》黄中模、董味甘著

   ⑼  《钟云舫诗歌研究》傅正义著

   ⑽  《钟云舫散文研究》贾雯鹤著

   ⑾  《钟云舫研究论文集》欧可平、颜克亮、邓清洲主编

   ⑿  《“天下第一长联”集注与审美解析》,黄中模、邹鸿光、张述寅主编。

   ⒀  《钟云舫评传》黄中模著

   ⒁  《钟云舫诗文选注》敖依昌、黄中模、谭大樑主编

   二、在版本的收集与基础文献资料的调查研究上,多有成果和发现:

    1、钟云舫著作多种版本有新的发现:编委会初成立时只知道有以下三种:

   ⑴《振振堂》集八卷本,民国十六年“翕和成”第五次出版。

   ⑵《振振堂》集八卷本,民国三十七年板桥宝昌石印第二次出版。

   ⑶《招隐居传奇》两卷本,民国十六年翕和成第五次出版。

   2、两年来新发现的版本:

   ⑴《振振堂》集八卷(李荣廷存)本,光绪三十二年自刻版

   ⑵《振振堂文稿》两卷本(有钟云舫自序,其它版本无),光绪三十二年版(这是早于八卷本的单行本)。

   ⑶《招隐居传奇》一卷本,阿英编《鸦片战争作品集》第三(戏曲卷),195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

   ⑷《钟云舫佚诗》(四十首),江津县政协1988年印。

   3、在钟云舫的生平事迹和在《振振堂》集中的人名地名的调查研究上多有发现,将这项工作向前深入推进了一大步。

    三、成果的主要创新内容、重要观点、意义和价值简介:通过对钟云舫全集校注、内容简介和研究论述,在以下几方面是成果新的发现和理论创新:

    1、坚持对原著,作认真严谨的注释。为学术界研究钟云舫及向广大读者宣传了解联圣的著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果的一半是对钟云舫的原著进行整理、校勘和注释。原著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集中西文化大成的经典性的作品。其知识面广,文字艰深,用典使事密集。但成果不回避困难,注释详实而扼要,求其本真而不牵强附会;引证经典而又做到通俗易懂;且知人论世,能尽量将事与人置于一定的社会时代背景中,加以考量,做到追本索源,还历史本真,难能可贵。如对《振振堂联稿》首篇《吊鲍武襄》的注释乃是如此。查鲍超并无武襄之名与谥号,经多方求索,才查到其命运与宋名将狄青有此谥号近似,联系起来方得详解。校注者往往为了一个词语,就花几天功夫才能解决问题,这种事例特多。因这种近150万字的校注本,颇费功力。故承担者多有手握烫手山芋之谈。成果坚持完成七卷校注,就为读者提供了一部经过校勘、注释并扫除了文字与典故障碍的可信的全集,就为世人对联圣著作的学习、研究与继承,普及其崇高精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果因填补了这项空白,而具有高度的学术价值和在现实中的应用价值。

    2、深入发掘论述了钟云舫著作在反映社会面貌题材方面的广泛性、表现时代重大题材的连续性的社会价值和时代意义,使成果具有显著的创新性:

    ⑴  发掘出钟云舫著作在题材上最大特色,是能表现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时代精神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和反抗封建专制压迫的重大题材。他对从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维新变法、庚子之变、义和团运动、大足人民武装起义,民众反剥削的抗粮税斗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与题材,都有连续的反映。表明作者非常注意表现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社会矛盾和时代的主旋律有关的题材。

    他的《六十自寿》是强调反帝必须反封建专制的长联;他的《赠武参軍》是中国至今发现的唯一的首表现中法战争和睦南关大提的长诗;他的《邑足教案论》,是中国最早正面表现在义和团运动中,人民群众与洋教冲突的长篇散文;《招隐居传奇》是唯一的一部能收入由著名的戏剧研究家和近代文学权威专家――阿英编辑的《鸦片战争文学集》的戏剧作品,此外就没有第二部了,这部戏剧作品,在该集中独出乎众;这一系列作品,标志着钟云舫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将一双俊眼瞩目于反帝题材的卓越的闪耀异彩的爱国作家。这是成果内容创新标志表现之一。

    ⑵  论述了钟云舫的作品广泛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各种行业及社会在

发展过程中的前途、动向和面貌,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描写社会生活题材最为广泛的成功作家。如成果在研究部分,集中论述并展示出钟云舫在反映社会生活面之广度,令人惊叹。无论时代社会的重大事件,上层人物及普通民众,市井面貌,七十二行、三教九流均有涉及与表现。例如描写并歌颂近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面貌的楹联有500多副,占其全部楹联的比例将近三分之一。在这些罕见的楹联中,作者以一双俊眼看世界,强烈地歌颂近代崛起的民族工商业,并赞之为“国魂”。如此重视描写工商业的众多作品,在重农抑商的封建社会中是少见的。在从明代小说写《卖油郎独占花魁》、到现代茅盾的《子夜》描写民族工商业者的文学发展长河中,作为近代作家的联圣钟云舫,在近代文学史上,是中国唯一能担当起反映民族工商业在近代有较大发展、并有如此重大成就的作家,使这一题材在中国文学史上起了承先启后的继承与创新作用。因而在当时的文学作家中,其作品描写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发展的艺术成就,更是绝无仅有、因而也是伟大的。其中表现反帝反封建的鲜明主题,具有崇高的爱国精神,是唯一能较系统地反映重庆近代历史进程的作家作品。

    3、充分评介了钟云舫著作中所表现主题思想内容的深刻性和突出成就。成果论述了钟云舫著作全面而深刻地揭露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并探索了形成官场腐败、人妖颠倒、冤狱遍地、法制黑暗、铜臭熏天等丑恶现象的总根源,是由于封建最高统治集团腐败无能和盲捶瞎打所造成的;他的全部作品是批判中国近代社会黑暗,全面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及其在近代的社会矛盾和社会生活面貌的一面镜子和生活教科书。他的著作表现有追求光辉的崇高理想精神,晚年他的著作能反对改良主义,主张彻㡳推翻推建社会,建立新社会,是新社会即将诞生的预言书。

    4、总结了联圣作品获得成就的文化思想根源。钟云舫不只是具有为人事亲尽孝,忠诚至信,侠肝义胆,刚正不阿的优秀品质,而且还具有孟子称赞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崇高品德,他在青少年时期,曾自比孔明有经世济民之才志。到了中老年时期,虽因仕途坎坷,怀才不遇,屈居林下教书度日,仍心怀天下,为国培养栋梁材。自己遭受迫害和巨大灾难,还能关注别人的困苦,同情人民苦难,为民请命,因为六万灾黎抗争而受害下狱。这种矢志不移襟怀,是联圣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圣哲品质,而具有充分的人文精神。

    成果在论述联圣在继承上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出他从青壮年时期起,就以一双俊眼看世界,主张对外开放,向西方文化学习,“通两洋之学”而灌输欧风,实行民主自由,启迪民智,“昌黄种以挫白人”。同时积极支持青年出国留学。他的著作在日本流传,旅日华人称赞他是“中西造命人”。他倡导的“统中西之学”的合理主张,具有民主思想先驱者的思想倾向,是中国近代从封建社会过渡到现代社会转变期间代表者之一。表现他的思想品德的优秀作品,是青少年在阅读近代民主革命时期的经典著作,从而认识旧社会、热爱新社会,树立崇高理想的生活教科书。

    5、突出论述了钟云舫作品的审美特色与艺术成就。钟云舫著作,在审美艺术上,是中国近代文化和文学的艺术宝库。他的对联艺术性强,集中国楹联艺术和马蹄韵律的大成;在数量和质量上,古今中外第一,百世无匹。其诗歌艺术题材广博、意境鲜明,格律严整,饶有韵味。其散文将六朝骈文与唐宋古文的艺术镕于一炉,汪洋咨肆,情景交融。其戏剧主题鲜明,典雅而诙谐,将传奇曲子与川剧道白相融合,而雅俗共赏,是中国近代反映鸦片战争的最成功的一部戏剧作品。这些艺术审美的卓越成就,说明了他是中国近代文化和文学史上,少有的能系统地表现中国近代历史和文化发展进程的成功作家。

    他的著作的艺术成就,说明了钟云舫不愧为中国楹联史上的联圣、而且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卓越的诗人和作家。

    四、显示了我市所具有雄厚的社会科研力量,能团结协作,攻克难关完成任务,做出令人满意的贡献。这次科研获得预期的成果,是由于市政府及市社科联加强了领导,组织并动员了我市各高校的专家与中青年研究力量结合,扩大了研究队伍,加强了我市学术队伍及各高校文科的学科建设。有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大学、重庆工商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文科及江津区钟云舫课题组的20余名教授专家参与协作攻关之外,还动员了一批中年教师与青年研究生参与工作,这对培养年青的学术研究队伍和老中青结合的梯队,加强学科建设,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这也是本项研究课题的重要成果和收获之一。

    五、成果出版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1、在重庆古代文化史上,过去很难找出一位能与屈原、杜甫媲美的作家作品,故史有“巴出将、蜀出相”之说。现在发掘出钟云舫,被尊为“联圣”,是当今在重庆唯一能与“诗圣”杜甫媲美,并获得如此殊荣和巨大成就的作家。成为重庆的一张新的文化名片;这可说明巴渝文化不只是有下里巴人之歌、竹枝词和码头文化,而且有能与伟大的世界文化名人杜甫相媲美的“联圣”钟云舫为代表的高雅文化。并足以说明:出版《钟云舫全集校注》与《钟云舫研究丛书》,是我市过去长期重视深入发掘巴渝文化的精髓,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有不同寻常的历史意义。

    2、在文物保护工作上,珍贵的图书是可移动的文物,它“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因此国务院在近期的《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中,指出对历史上的珍贵图书,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钟云舫的《振振堂》集于1937年再版之后,就未曾再出版过。这次将整理、校勘、注释过的钟云舫全集及对其研究的成果集中出版问世,将充分发挥文化遗产中的珍贵图书的作用,在我市当前的唱读讲传,增强精气神,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活动中,将发挥一定的作用。这是成果出版的现实意义。

    3、在弘扬中华文化与文学传统、进一步发掘巴渝文化精髓的工作中,有借鉴作用。我市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在历史上还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未被发掘。钟云舫全集的校注与研究丛书的出版问世,就为深入发掘巴渝文化精髓,抢救更多的像联圣钟云舫那样亦被埋没的杰出作品、做出了样板,这也是成果的现实意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