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百家堂号

在每个姓氏每个家族中,往往都有一个场所来供奉已去世的祖先的神主牌位。所以,每个姓氏每个家族都会有本姓氏本家族的祠堂,并给它取一个堂号,目的是让子孙们每提起自家的堂号,就会知道本族的来源,记起祖先的功德。在《百家姓》里所列的每一个姓都有自己的郡望、堂号。百家姓里所说的郡望地名,多数是汉晋时代的郡名,而姓氏起源多数是汉代之前非常久远的事,所以,郡望并不能准确说明姓氏起源,但与姓氏又有一定关联。郡望是很繁杂的,有的是姓氏起源的地域标志,有的则是表示某姓在当地的名望。有的一个郡望地有好几个姓,有的姓有好几个郡望地。近些年,国人特别是港台同胞和海外华人寻根问祖,多从郡望入手,迫切需要了解一些郡望知识。笔者已在前篇博文中简要介绍了有关郡望和堂号的相关知识,为了方便查找又搜集整体了百家姓及其主要郡望、堂号。一、百家姓及其主要郡望

  赵〔天水〕钱〔彭城〕孙〔乐安〕李〔陇西〕周〔汝南〕吴〔延陵〕郑〔荥阳〕王〔太原〕冯〔始平〕陈〔颍川〕褚〔河南〕卫〔河东〕蒋〔乐安〕沈〔吴兴〕韩〔南阳〕杨〔弘农〕朱〔沛郡〕秦〔天水〕尤〔吴兴〕许〔高阳〕何〔庐江〕吕〔河东〕施〔吴兴〕张〔清河〕孔〔鲁郡〕曹〔谯郡〕严〔天水〕华〔武陵〕金〔彭城〕魏〔钜鹿〕陶〔济阳〕姜〔天水〕戚〔东海〕谢〔陈留〕邹〔范阳〕喻〔江夏〕柏〔魏郡〕水〔吴兴〕窦〔挟风〕章〔河间〕云〔琅琊〕苏〔武功〕潘〔荥阳〕葛〔顿丘〕奚〔北海〕范〔高平〕彭〔陇西〕郎〔中山〕鲁〔扶风〕韦〔京兆〕昌〔汝南〕马〔扶风〕苗〔东阳〕凤〔邰阳〕花〔东平〕方〔河南〕俞〔河间〕任〔乐安〕袁〔汝南〕柳〔河东〕酆〔京兆〕鲍〔上党〕史〔京兆〕唐〔晋昌〕费〔江夏〕廉〔河东〕岑〔南阳〕薛〔河东〕雷〔冯翊〕贺〔广平〕倪〔千乘〕汤〔中山〕滕〔南阳〕殷〔汝南〕罗〔豫章〕毕〔河南〕郝〔太原〕邬〔太原〕安〔武陵〕常〔平原〕乐〔南阳〕于〔河内〕时〔陇西〕傅〔清河〕皮〔天水〕卞〔济阳〕齐〔汝南〕康〔京兆〕伍〔安定〕余〔下邳〕元〔河南〕卜〔西河〕顾〔武陵〕孟〔平陆〕平〔河内〕黄〔江夏〕和〔汝南〕穆〔河南〕萧〔兰陵〕尹〔天水〕姚〔吴兴〕邵〔博陵〕湛〔豫章〕汪〔平阳〕祁〔太原〕毛〔西河〕禹〔陇西〕狄〔天水〕米〔京兆〕贝〔清河〕明〔吴兴〕臧〔东海〕计〔京兆〕伏〔太原〕成〔上谷〕戴〔谯郡〕谈〔广平〕宋〔京兆〕茅〔东海〕庞〔始平〕熊〔江陵〕纪〔平阳〕舒〔京兆〕屈〔临海〕项〔辽西〕祝〔太原〕董〔陇西〕梁〔安定〕杜〔京兆〕阮〔陈留〕蓝〔汝南〕闵〔陇西〕席〔安定〕季〔渤海〕麻〔上谷〕强〔天水〕贾〔武威〕路〔内黄〕娄〔谯郡〕危〔汝南〕江〔济阳〕童〔雁门〕颜〔鲁郡〕郭〔太原〕梅〔汝南〕盛〔汝南〕林〔西河〕刁〔弘农〕钟〔颍川〕徐〔东海〕丘〔河南〕骆〔内黄〕高〔渤海〕夏〔会稽〕蔡〔济阳〕田〔渤海〕樊〔上党〕胡〔安定〕凌〔河间〕霍〔太原〕虞〔陈留〕万〔扶风〕支〔邰阳〕柯〔济阳〕昝〔太原〕管〔晋阳〕卢〔范阳〕莫〔钜鹿〕经〔荥阳〕房〔清河〕袭〔渤海〕缪〔兰陵〕干〔颍川〕解〔平阳〕应〔汝南〕宗〔京兆〕丁〔济阳〕宣〔始平〕贲〔宣城〕郁〔黎阳〕单〔南安〕杭〔余杭〕洪〔豫章〕邓〔南阳〕包〔上党〕诸〔琅琊〕左〔济阳〕石〔武威〕崔〔博陵〕吉〔冯翊〕钮〔吴兴〕龚〔武陵〕程〔安定〕嵇〔谯郡〕邢〔河间〕滑〔下邳〕裴〔河东〕陆〔河南〕荣〔上谷〕翁〔钱塘〕荀〔河内〕羊〔京兆〕於〔京兆〕惠〔扶风〕甄〔中山〕麴〔汝南〕家〔京兆〕封〔渤海〕芮〔平原〕羿〔齐郡〕储〔河东〕靳〔河西〕汲〔清河〕邴〔平阳〕糜〔汝南〕松〔东莞〕井〔扶风〕段〔京兆〕富〔齐郡〕巫〔平阳〕乌〔颍川〕集〔中山〕巴〔高平〕弓〔太原〕牧〔弘农〕隗〔余杭〕山〔河南〕谷〔上谷〕车〔京兆〕侯〔上谷〕宓〔平昌〕蓬〔长乐〕全〔京兆〕郗〔山阳〕班〔扶风〕仰〔汝南〕秋〔天水〕仲〔中山〕伊〔陈留〕宫〔太原〕宁〔齐郡〕仇〔平阳〕栾〔西河〕暴〔魏郡〕甘〔渤海〕钭〔辽西〕厉〔南阳〕戎〔江陵〕祖〔范阳〕武〔太原〕符〔琅琊〕刘〔彭城〕景〔晋阳〕詹〔河间〕束〔南阳〕龙〔武陵〕叶〔南阳〕幸〔雁门〕司〔顿丘〕韶〔太原〕郜〔京兆〕黎〔京兆〕蓟〔内黄〕薄〔雁门〕印〔冯翊〕宿〔东平〕白〔南阳〕怀〔河内〕蒲〔河东〕邰〔平卢〕从〔东莞〕鄂〔武昌〕索〔武威〕咸〔汝南〕籍〔广平〕赖〔颍川〕卓〔西河〕蔺〔中山〕屠〔陈留〕蒙〔安定〕池〔河西〕乔〔梁郡〕阴〔始兴〕郁〔太原〕胥〔琅琊〕能〔太原〕苍〔武陵〕双〔天水〕闻〔吴兴〕莘〔天水〕党〔冯翊〕翟〔南阳〕谭〔齐郡〕贡〔广平〕劳〔武阳〕逢〔谯郡〕姬〔南阳〕申〔琅琊〕扶〔京兆〕堵〔河东〕冉〔武陵〕宰〔西河〕郦〔新蔡〕雍〔京兆〕谷〔济阳〕璩〔豫章〕桑〔黎阳〕桂〔天水〕濮〔鲁郡〕牛〔陇西〕寿〔京兆〕通〔西河〕边〔陇西〕扈〔京兆〕燕〔范阳〕冀〔渤海〕郏〔武陵〕浦〔京兆〕尚〔上党〕农〔雁门〕温〔太原〕别〔京兆〕庄〔天水〕晏〔齐郡〕柴〔平阳〕瞿〔松阳〕阎〔太原〕充〔太原〕慕〔敦煌〕连〔上党〕茹〔河内〕习〔东阳〕宦〔东阳〕艾〔天水〕鱼〔雁门〕容〔敦煌〕向〔河南〕古〔新安〕易〔太原〕慎〔天水〕戈〔临海〕廖〔汝南〕庚〔济阳〕终〔南阳〕暨〔渤海〕居〔渤海〕衡〔雁门〕步〔平阳〕都〔黎阳〕耿〔高阳〕满〔河东〕弘〔太原〕匡〔晋阳〕国〔下邳〕文〔雁门〕寇〔上谷〕广〔丹阳〕禄〔扶风〕阙〔下邳〕东〔平原〕欧〔平阳〕殳〔武功〕沃〔太原〕利〔河南〕蔚〔琅琊〕越〔晋阳〕夔〔京兆〕隆〔南阳〕师〔太原〕巩〔山阳〕厍〔河南〕聂〔河东〕晁〔京兆〕勾〔平阳〕敖〔谯郡〕融〔南康〕冷〔京兆〕訾〔渤海〕辛〔陇西〕阚〔天水〕那〔天水〕简〔范阳〕饶〔平阳〕空〔营邱〕曾〔鲁郡〕毋〔钜鹿〕沙〔汝南〕乜〔晋昌〕养〔山阳〕鞠〔汝南〕须〔渤海〕丰〔松阳〕巢〔彭城〕关〔陇西〕蒯〔襄阳〕相〔西河〕查〔齐郡〕后〔东海〕荆〔广陵〕红〔平昌〕游〔广平〕竺〔东海〕权〔天水〕逯〔广平〕盖〔汝南〕后〔冯翊〕桓〔谯郡〕公〔括苍〕万俟〔兰陵〕司马〔河内〕上官〔天水〕欧阳〔渤海〕夏侯〔谯郡〕诸葛〔琅琊〕闻人〔河南〕东方〔济南〕赫连〔渤海〕皇甫〔京兆〕尉迟〔太原〕公羊〔顿丘〕澹台〔太原〕公冶〔鲁郡〕宗政〔彭城〕濮阳〔博陵〕淳于〔河内〕单于〔千乘〕太叔〔东平〕申屠〔京兆〕公孙〔高阳〕仲孙〔高阳〕轩辕〔邰阳〕令狐〔太原〕钟离〔会稽〕宇文〔赵郡〕长孙〔济阳〕慕容〔敦煌〕司徒〔赵郡〕司空〔顿丘〕百家姓终二、百家姓中郡望当代所在的地理位置下面是百家姓中郡望当代所在的地理位置(以出现先后为序):天水:甘肃省天水市 彭城:江苏省徐州市乐安:山东省高青县 陇西:甘肃省陇西县汝南:河南省上蔡县 延陵:江苏省常州市 荥阳:河南省荥阳市 太原:山西省太原市始平:陕西省兴平市东南 颍川:河南省许昌市河南:河南省洛阳市 河东:山西省夏县 吴兴:浙江省湖州市 南阳:河南省南阳市弘农:河南省灵宝市 沛郡:安徽省濉溪县 高阳:河北省高阳县庐江:安徽省庐江县 清河:山东省临清市 鲁郡:山东省曲阜市谯郡:安徽省亳州市 武陵:湖南省常德市 钜麂:河北省宁晋县济阳:河南省兰考县 上党:山西省长治市 东海:山东省郯城县陈留:河南省开封市 范阳:河北省涿州市 江夏:湖北省武汉市魏郡:河北省临漳县 扶风:陕西省兴平市 河间:河北省献县琅琊:山东省临沂市 武功:陕西省武功县 顿丘:河南省清丰县 北海:山东省昌乐县高平:山东省巨野县 中山:河北省定州市京兆:陕西省西安市 东阳:浙江省金华市 晋昌:甘肃省安西县 冯翊:陕西省大荔县广平:河北省鸡泽县 千乘:山东省高青县豫章:江西省南昌市 平原:山东省平原县 东平:山东省东平县 河内:河南省泌阳市安定: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 下邳:江苏省雎宁县西河:河南省北部 兰陵:山东省枣庄市 博陵:河北省蠡县 平阳:山西省临汾市上谷:河北省怀来 雁门:山西省右玉县一带临海:浙江省临海市 江陵:湖北省荆州市 辽西:辽宁省义县 渤海:河北省沧州市会稽:浙江省绍兴市 黎阳:河南省浚县 邰阳:陕西省武功县宣城:安徽省宣城市 武威:甘肃省武威市 南安:甘肃省陇西县 齐郡:山东省淄博市敦煌:甘肃省敦煌市 梁郡:河南省商丘市武昌:湖北省鄂州市 南康:江西省于都县 山阳:河南省焦作市 赵郡:河北省邯郸市营邱:山东省淄博市 松阳:浙江省松阳县襄阳:河北省襄樊市 新蔡:河南省新蔡县 内黄:河南省内黄县

  三、各堂号代表的姓氏堂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堂号与姓氏的地望相关,或以其姓氏的发祥祖地,或以其声名显赫的郡望所在,作为堂号,亦称“郡号”或总堂号。同一姓氏的发祥祖地和郡望不同,会有若干个郡号。狭义的堂号,也称自立堂号,在同一姓氏的不同家族之间,除广义的郡望之外,每个家族往往以先世之德望、功业、科第、文字或祥瑞典故,自立堂号,其形式多种多样,五花八门,不胜枚举,若按每姓一个堂号来计算的话,全国至少有数千至上万个堂号,是姓氏文化中有待开发、整理、研究的资料宝库。堂号究竟有多少,已难确知,依据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邀请专家研究整理,查考整体得到的共有八十堂,二百六十七姓,各堂的代表姓氏及其居住地点如下: 01、陇西堂:李、牛、辛、时、彭、董。秦郡名,地当甘肃旧陇西、兰州、巩昌、秦州诸府。

  02、济阳堂:丁、卞、江、柯、却、陶、庾、蔡。后汉设济阴国,晋改济阳郡,在山东定陶县地。

  03、西河堂:卜、林、卓、宰、靳。汉时的郡名,今绥远鄂尔多斯地方,即山西离石县。

  04、河南堂:于、山、方、毛、元、平、向、利、邱、俞、陆、褚、廉、种。今河南阳县。

  05、东鲁堂:孔。孔子生于鲁,地因人而名,故叫东鲁。

  06、雁门堂:文、田、童、农。战国时为赵地,汉为郡,地当山西旧代州,宁武以北及朔平、大同一带。

  07、天水堂:尹、皮、艾、狄、桂、秦、庄、赵、严、上官。汉时郡名,在甘肃渭县境,即今伏羌地。

  08、平阳堂:仇、汪、巫、来、常、凤、管、卫、欧、饶。三国魏郡名,在山西临汾县境。

  09、吴兴堂:水、尤、沈、明、姚、施。三国吴郡名,今浙江省吴兴地。

  10、太原堂:王、羊、祁、易、武、祝、宫、温、霍、阎、尉迟。太原、汾州二府及保德、平定、忻州各地。

  11、高平堂:巴、范。汉时国名,今安徽省盱贻县境。

  12、南阳堂:白、束、呼、姬、许、隆、叶、翟、韩、乐、邓。秦时郡名,泛指河南省南阳及湖北襄阳一带。

  13、京兆堂:申、史、宋、别、冷、杜、车、宗、段、计、韦、晁、郜、浦、象、康、舒、雍、寿、酆、黎、皇、甫。汉三辅之一,地辖长安以东至华县一带。

  14、渤海堂:甘、封、高、欧阳。汉郡名,地领河北省河间、沧县、安次各地,南至山东吴棣境。

  15、汝南堂:左、言、汝、周、南、殷、商、梅、廖、袁、蓝。汉郡名,地辖河南旧汝宁、陈州二府及安徽颖州府。

  16、武陵堂:冉、华、龙、龚、顾。汉时郡名,今湖南省常德县地。

  17、上党堂:樊、包、尚、连、鲍。秦时郡名,在山西东南部,今长子县境。

  18、陈留堂:伊、阮、虞、谢。汉时郡名,晋为国,今河南陈留县,后移至开封。

  19、上谷堂:成、侯、冠、荣。秦郡名,地辖保定、易州、宣化、顺天诸府,均在河北省。

  20、沛国堂:朱。汉时设郡,后汉改国,在安徽宿县境。

  21、晋阳堂:匡、唐、景。秦汉时县名,今山西太原地。

  22、新安堂:古。三国吴郡名,在浙江省淳安县。

  23、武威堂:石、安、贾。汉武帝时郡名,即甘肃省武威县地。

  24、乐安堂:任。南朝宋郡名,隋?,在山东广饶县。

  25、冯翊堂:吉、雷。汉时郡名,为左冯翊辖地,即?西大荔县地。

  26、中山堂:仲、汤、蔺。春秋时国名,属北狄鲜虞国地,今河北省正定县境。

  27、西平堂:池。东汉郡,今甘肃西宁县。

  28、安定堂:伍、胡、席、梁、程。汉时郡名,在甘肃旧平凉、固原、泾州境。

  29、东海堂:有、茅、徐。汉时置郡,地当山东兖州东南,江苏邳县以东。

  30、河东堂:旅、薛、裴、储、聂。秦时郡名,即山西西夏县地。

  31、下邳堂:阙。后汉时国名,即江苏邳县地。

  32、延陵堂:吴。春秋时吴邑,季札受封延陵,今将苏武进县地。

  33、庐江堂:河。汉时郡名,在安徽庐江县境。

  34、北海堂:邢、郎。汉郡名,东汉改国,地领山东益都以东至掖县一带。

  35、平陵堂:孟。春秋时齐邑,今山东历城县境。

  36、彭城堂:金、刘、钱。汉郡名,今江苏铜山县地。

  37、清河堂:房、傅、张。汉时郡名,地当河北清河、故城、枣强、南宫诸县及山东清平、恩县、冠县、高唐、临清、武城一带。

  38、东平堂:花。汉国名,即山东省东平县。

  39、博陵堂:邵。晋国名,后改郡,今河北省安平县境。

  40、山阳堂:岳。汉郡名,故城在河南修武县,曹丕篡汉,废献帝为山阳公。

  41、荥阳堂:昌、潘、郑。战国时韩地,今河南省荥阳、成皋一带。

  42、临海堂:屈。三国吴,分会稽东部置临海,在浙江省,旧称台州。

  43、范阳堂:邹、简、燕。古郡名,即今河北省涿县地。

  44、齐郡堂:查、晏、覃、富、谭。汉时郡名,后改为国,今山东临淄地。

  45、高阳堂:纪、耿。汉时县名,今河北省高阳县地。

  46、敦煌堂:洪。汉时郡名,今甘肃西部敦煌县。

  47、魏郡堂:柏。春秋时国名,在山西芮城县境。

  48、扶风堂:马、班、禄、万、鲁。隋时置郡名,今?西省扶风、凤翔一带。

  49、千乘堂:倪。汉时郡名,在山东地城、益都一带。

  50、会稽堂:夏。秦郡名,地当江苏东部、浙江西部,即今绍兴。

  51、河内堂:荀、司马。汉郡名,地当河南省黄河与太行山之间,今武陵、沁阳一带。

  52、广陵堂:贡、盛。汉国名,后改郡,今江苏都县地。

  53、薛郡堂:海。秦时郡名,地辖山东西南部、江苏东北部。

  54、河间堂:凌章詹。汉国名,后魏改郡,在河北献县及河间一带。

  55、南昌堂:涂。汉县名,在江西南昌地,洪州涂氏为豫章望族。

  56、豫章堂:罗。汉郡名,在江西南昌县地。

  57、颖川堂:陈、邬、赖、锺。秦郡名,地辖河南旧许州、陈州、汝宝、汝州诸府,盖指颖水流域。

  58、护国堂:逢、边、戴、稽。春秋时陈焦邑,今安徽省毫县地。

  59、余杭堂:隗。隋郡名,唐复为杭州,今浙江杭县。

  60、汾阳堂:郭。汉地名,唐并入阳曲,在山西省,唐将郭子仪受封于此,因而名传。

  61、琅瑜堂:符、云、诸葛。秦郡名,地辖旧山东兖、音、沂、莱四府,后汉为国,在临沂县境。

  62、广平堂:游、贺、谈。汉郡名,后改为国,今河北鸡泽县地。

  63、江夏堂:费、黄。汉郡名,在湖北云梦境。

  64、辽西堂:项。秦郡名,地辖永平、承德、朝阳、锦州、新民一带,在辽宁与河北间。

  65、平原堂:东方。汉郡名,在山东旧武定、济南二府之西,及乐陵、长清一带,即平原县地。

  66、顿邱堂:葛、司空。春秋卫邑,在河南省浚县。

  67、弘农堂:杨。汉时郡名,在济南省灵宝县境。

  68、百济堂:福。春秋时国名,在今朝鲜半岛。

  69、内黄堂:骆。汉时县名,今河南省内黄县地。

  70、江陵堂:熊。春秋时楚郢都,汉置县,宋改都,今湖北江陵地。

  71、巨鹿堂:魏。秦郡名,晋为国,今河北巨鹿、宁晋一带。

  72、兰陵堂:兰。晋时郡名,在山东峄县,南朝宋移昌卢,在滕县境。 73、解梁堂:关。春秋时晋邑,地领山西解县、临晋、虞乡诸地,后汉关羽,即解人也。

  74、燕山堂:窦。辽时燕京,宋改燕山府,地领河北省北部及东北部。

  75、武功堂:苏。汉郡名,在?西?县境,今设武功县。

  76、始平堂:翁、冯、庞。晋郡名,三国魏改始平,在咸阳附近。

  77、梁国堂:墨、桥。汉时梁国,后魏改郡,唐改宋州,在河南商丘县境。

  78、济南堂:伏、宁。汉初置郡名,即今山东历城县境。

  79、平昌堂:红、孟、管、离。三国魏置郡名,治安丘,在今山东安丘县地。

  80、濮阳堂:爰。汉县名,后魏改郡,即古帝丘,在河北濮阳县及山东濮县一带。
眼都弄花鸟也木找到秦是哪哩郡望
楼上木找到秦是哪哩郡望?

20120111184442.gif (109.88 KB)

20120111184442.gif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