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印在心里的那座山》

《印在心里的那座山》
                                天涯独孤客
【苍梧谣】(十六字令)• 山
山!历尽沧桑纳百川。焉能撼?坚韧柱苍天。
走在一条既陌生又仿佛很熟悉的田野上,一股清新又芬香的空气迎面扑来,淡淡的油绿香和泥土味,洗去了都市里的浑浊。我尽情的接受大自然的洗礼,涤尽心里的焦躁。
   我惬意的走过田间小道,心里的那座属于自己的山越来越近,它正是我常常想起的那座山。
   小时候,从认识“有眼不识泰山”一词起,就对山有一种特殊又朦胧的情感,有诗人这样称赞过,“我喜欢海,因为海有广阔的胸怀。我喜欢山,因为山有坚忍不拔的性格。”那时候起,就和山结下不解之缘,那时候起,我的喜怒哀乐都与山有关系,那时候起,我开始喜欢爬山。
山,沉沉稳稳的扎根在那块土地上,沧桑又妖娆。山,像一方纸镇,美丽又凝重。并且深情地压住这张纸,而我们就在这张纸上写下属于我们自己的历史。
    在喧嚣而且尘埃弥漫的都市街头,有时在拥挤而又躁动的人海里,有时是在异地凭窗眺望,有时是在扼腕奋臂、抚胸欲狂之际,我总会想起那座山。
    或者在眼中,或者在心里,是我们从心里想要那么一座山。孔子说:“登泰山而小天下。”因为他需要一座泰山,让他俯视天下,才发现原来天下之小。诗人王勃需要一座山,才有“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王维更需要一座山,来“送”与家人,于是乎就有了【山中寄诸弟妹】,山中多法侣,禅诵自为群。城郭遥相望,唯应见白云。
毛泽东一生爱山!山,寓意着毛泽东的个性。但惟有井冈山,令毛泽东魂牵梦萦,凌晨徘徊;催促他在井冈山宾馆一口气写下两首词。
“西江月 井冈山”是毛泽东二八年秋写的一首词。【西江月】•井冈山 (一九二八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一九六五年五月)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裴迪也需要一座属于自己的山。看来是中国人,就需要向上苍要一座山。
    我要的那一座山叫瞭望山脉的东湖岭,横江锁海,素有海国风光第一山的雅称。近日更有中国仙岛之誉。
   依稀记得那潺流不息的山涧,清澈透底的泉水,甘甜可口,山涧边长满了叫不上名的奇花异草,记得有一种能结着小颗粒状的植物,殷红的果实娇艳欲滴,可是入口清甜,唇齿留香。岭上的土地庙居雄关而护着翻山越岭的过路人,云波亭见证过一代代在此停留过的人,听过一个个讲不完的故事。独一条饱经沧桑、又坎坎坷坷的山间古道,还留下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传说住在山那边的一个村子,有一对刚结婚的夫妇,新婚当夜,为了生计,男的在第二天凌晨飘洋过海,下南洋以图发展,临别时依依不舍,并约定男的不再另娶,女的不再别嫁。弹指一挥间,几年过去了,少妇生了一个孩子,恪守妇道,但等来的却是一个“噩耗”,丈夫在飘洋的中途遇到海浪,葬身鱼腹。对于少妇来说无疑和晴天霹雳,后来在善良热心的乡亲的帮助下,考虑到孩子的成长,少妇在万般无奈之下,经人介绍,重嫁到山的另一边。婚后恩爱有加,还算幸福美满。一天,误传葬身鱼腹的前夫回来了,而且还算衣锦还乡,少妇的现任丈夫做出艰难的决定,将亲自送少妇“还”给衣锦还乡的前夫,少妇又一次重演着一场生离死别的锥心之痛,他们走的就是这条不知有多少故事砌成的山间小道,而山脚下盛装着一汪碧水的大水库,更像是他们的眼泪,这段故事却能一直广为流传至今。
青山依旧,绿水常在。随着思绪,不觉走到山口处,郁郁葱葱的树木迎风招手,仿佛向一位久违了的老朋友打招呼。近山情更怯,山还是那座山,人差点迷失在都市里,这时候,它让你猝然发觉自己竟然是渺如微尘。我毫不犹豫的一头扎进它的怀抱,重新找回我要的一片“此山即我,我即此山,此水如我,我如此水”的熟悉世界。
欢迎原创,鼓励一下!
不过给我感觉前面铺叙太多,主题有些弱化了。

个人意见,仅做参考。
木头走马上任鸟
太好啦!辛木先生的上任,我想是出于一郎的鼓励,大家的希望吧!
天涯独孤客是天涯诗狼,老菜农了
记得原来在搜狐的时候有个叫那座山的 经常欺负渔老头
天涯独孤客是天涯诗狼,老菜农了
落花无言 发表于 2012-5-12 20:43
天涯诗狼?俺不信
回来一个算一个
出家人,慈悲为怀,不住院不打针,不医药乎!
6# 半瓢水


那座山是压在广大菜农头上的山,此山非彼山。
出家人,慈悲为怀,不住院不打针,不医药乎!
4# 秦朝2010


叫俺木头就行。先生两个字压着累。呵呵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