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祝菜农们中秋国庆双节快乐,玩得开心
22# 石头


这几天的石头都是扁的,满街都是,看见就想起园子里的石头
出家人,慈悲为怀,不住院不打针,不医药乎!
22# 石头


这几天的石头都是扁的,满街都是,看见就想起园子里的石头
七郎 发表于 2012-9-29 14:00
明日晚去赏水中月
22# 石头


这几天的石头都是扁的,满街都是,看见就想起园子里的石头
七郎 发表于 2012-9-29 14:00
我在梦中想起土楼的石头呢
疏房
    疏房是衰房的一种讳称,说的是某一家族男丁稀少,阴盛阳衰。简仲淮一脉就是标准的疏房。其父亲庭山,有四个姐姐,没有兄弟。自己有七个同胞姐姐,外加上老爹在仰光和番婆子生下的五个姐妹,还是没有兄弟,哪怕是同父异母的!这种情况在土楼望族中并不常见,庭山为此找了几个风水先生,依然没有多大改观。
    当然,疏房有疏房的好处,那就是辈份高,家产多。远的不说,就说庭山的叔伯兄弟(与庭山同一个爷爷),因为男丁众多,将祖上的东西分下,每家不过薄田两亩,平房三间,早没了望族模样,而仲淮一脉三代单传,祖产丰厚,又加上长期在南洋发展,家境甚是殷实,到仲淮手上,田地有近三十亩,房子三幢,隆兴楼八十八间房子有二十间是他的。但仲淮家几代人为人虽都十分低调谦和,还是被旁边那些穷亲戚们老大瞧不起。用阿花嬷的话说:别看他家产多,哪天香火断了,再多的房子也成别人的。这话深深刺痛仲黄氏的心,在她生了五个女儿后,她毅然决然地跟庭山说:人家说我们住的地方风水不好,男丁不旺,你到仰光去娶番婆子,到那边生,我就不信生不了男娃!庭山平常就十分敬重黄氏,闻听此言,更是惊叹:娶妻如此,夫复何求!他当即就跟黄氏发誓:此生只爱黄氏一人,只要黄氏生了儿子,不管和番婆子生了多少个儿子,年纪有没有比黄氏的儿子大,家族的继承人都是黄氏说了算。黄氏也是土楼望族黄汉彪的千金,她娘家有四菜一汤土楼步云楼一半的房间。为了庭山的香火,能说出如此话语,在当年不仅是明理而且是要强!
   这些是在仲淮出生前的往事,庭山和黄氏都未曾跟仲淮提起过。倒是仲淮确认父亲娶了番婆子后,为母亲抱打不平时,庭山只跟他叹了一口气说:我一生敬重你妈,再娶是有不得已的苦衷,你以后自然会明白。待仲淮多年未有儿子时,他终于明白父亲了。
土楼文化节有个啥壶香哩茶,石头觉得咋样
26# 石头

这仲黄氏也是坑哥啊,既然晓得是风水的原因么就要改啊,难到跑到外地去就能改风水?真是应了“妇人之见”一说。换了水妞必定施之以改房子朝向或牵祖坟之类道法。
出家人,慈悲为怀,不住院不打针,不医药乎!
24# 青青子衿


今年的中秋就是意外地请本地的一大家人吃了饭,那几天跟平常一样的做事,现在的问题是昨天妹又提了一大箱饼子来,说是这种任务一般的来讲只有我能搞定。
出家人,慈悲为怀,不住院不打针,不医药乎!
土楼文化节有个啥壶香哩茶,石头觉得咋样
青青子衿 发表于 2012-10-13 13:10
如果说那啥南壶香,跟千千万各地力推的名牌产品一样,也许有三斤好茶,不知道在哪里,你能喝到滴,口感都是不怎滴!
24# 青青子衿


今年的中秋就是意外地请本地的一大家人吃了饭,那几天跟平常一样的做事,现在的问题是昨天妹又提了一大箱饼子来,说是这种任务一般的来讲只有我能搞定。 ...
七郎 发表于 2012-10-13 15:09
亲爱的水妞,在我的印象中,你能搞定的特别多,好像还没有发现你不能搞定的!
亲爱的水妞,在我的印象中,你能搞定的特别多,好像还没有发现你不能搞定的!
秦朝2010 发表于 2012-10-20 07:50
某朝只跟风,不评说,太对不住同名的偶啦
静待某朝评论,然后再更新
静待某朝评论,然后再更新
石头 发表于 2012-10-26 15:50
同名的如此看重俺,让俺诚恐诚惶!如果真对土楼哩这部辉煌的,有趣的,难得的,又好吃不多给的,馋死人,急死狗,又有望列入china新世纪四大名著(其文风由于写出哩尚不多,待定)不过,尽管难改土楼石:精品不嫌时间长的理念,俺还是恳切希望先让我们知道一点,现今简氏领袖的概况!你在其中的位置,这些珍贵材料你是如何得知的?以上是你非让我说的,我也就一吐为`快,如你不高兴啦,算我没说,可千万赶快更新为盼!切记切记!!!
简氏,其实是土楼望族的一个缩影。这些资料得来在于偶多年研究,况且偶祖上曾经阔过嘛,50%写滴是偶的家族史。
看过一些写土楼的文章,就是写土楼最多的何葆国,其实也对土楼文化一知半解,很不谦虚滴说,要说对土楼了解的程度,目前并没有多少人强过偶,所以,很想把此篇文章写好,请多提宝贵意见,先谢了
啊,失敬的很!望你把这部"土楼石的传说"写成新时代的名著之一,就像陈忠实的<白鹿原>一样,搬上银幕,预祝成功!!!!
简仲淮
    仲淮系简氏由德润公传下第十七代孙,其父庭山长年行走南洋和土楼之间,曾是有名的水客首领(水客:一种帮华侨从南洋带钱物到国内,再帮国内亲人带信件到南洋的职业,一般会带些私货赚钱),但目前已在缅甸仰光开店,不想再过颠沛凶险的生活。由于年岁已老,老人急切盼仲淮到仰光协助生意事宜,但仲淮却在多次行走南洋与土楼之后,过上水客生涯,一时并不想接父亲的店铺。
    其实仲淮十八岁到仰光时,庭山就是想让他来协助生意。未曾想仲淮到了仰光,在确认父亲娶了番婆子(仰光本地女人)后,直接和父亲翻脸,跟随一位水客阿根出走,在阿根病重后,接了阿根的班。平时大都在土楼和南洋没住上一个月。因为这次喜得贵子,仲淮在家住了两个多月,而他父亲庭山却三天两头来信,让他尽快到仰光,帮忙料理店铺,以便让他能尽快回土楼见宝贝孙子。仲淮在其再三催促下准备才收拾行装,再次踏上往南洋的路。

妈祖娘娘
    仲淮这几天挺忙碌,因为土楼这边到南洋谋生的人挺多,得知仲淮近日要下南洋,请他带话、带信件、带物件的络绎不绝,眼见到了十五,仲淮带上牲礼,到六公里外的妈祖庙拜拜,这趟路是每次下南洋之前必须走的。在土楼,客家人和海边的闽南人一样都供奉妈祖娘娘,坐船出海前都要祭拜妈祖。
    仲淮走在云水谣直通梅林的青石板路上,心思有些散。是继续当个自由自在的水客,还是接父亲的班在仰光开店,这是他目前面临的艰难的选择。开店是稳定的,父亲已积累了足够的人脉,只要踏踏实实地守成,并不是件费劲的差使。而水客,虽然赚钱养家,甚至发点财都没有问题,但风险较大,随时有葬身鱼腹的危险。从理论上说,仲淮有一千种理由可以不当水客,但他却一直不愿意面对父亲的番婆子及同父异母的四个姐妹。
想着想着,仲淮决定跟妈祖娘娘讨个签,听听妈祖娘娘的决断。在拜过妈祖娘娘后,仲淮讨了个签,问了他心中难以决定的事情,只见签书上写道:
15 苏秦得志
行人怨日气难吞
忽有灾事勿近前
鸟破林巢无所宿
可寻深处隐安身

对着签书,仲淮呆了半天,对于前路,有了丝丝忧心。随后,他摇了摇头,走上回家的路。

东山祖祠
    拜过妈祖娘娘,离家的日子就近了,仲淮和老婆刘氏带上刚满月的儿子,一起挑着猪头五牲去祭拜东山祖祠。这个祖祠是简氏大宗祠(祭德润公开基祖之所)之后,由二世在东山分立的简氏祖祠,目前简氏望族都出自东山祠,香火最为兴旺。
    仲淮恭恭敬敬地给列祖列宗上完香,抱着儿子在东山祖祠转了一圈。这祖祠并不大,占地约三亩,祖祠竖着十几根旗杆,都是些举人状元之流的达官贵人才有资格在祠堂前立杆。旗杆前有一池塘,成半月形,就是所谓的积宝盆,祠堂后有一片风水林,以挺拨的杂科木为主,很有气势。祖祠正中央,摆着祖宗灵位,灵位前是香炉,左右两翼是土地和护法神明,也有香炉。香炉前有一大供桌,长近十米,宽约三米,平时挺够用,逢年过节就得排队,大家分时间上香,十分热闹。
    仲淮记不清自己来过东山祖祠多少次,总之没一百也有八十,这一次却觉得略有不同,但有啥不同,心内却想不出所以然来。
今天再不更新,好像说不过去嘛,哈哈,欢迎跟风
同名滴今日突发慈心,续发"传说"暂解我等干渴,鼓励一朵.

好像我国信仰妈祖娘娘的信者有很多,特别是海港城市,妈祖信仰传入我天津后,很快由单司航海之职迅速发展为多功能的神灵 , 并当做护城神加以崇拜。天后既护航 , 又能桂灾赐福 , 掌握着福、禄、寿、喜乃至生育等大权,法力无边,而且有求必应。为此,天津曾在东门外小直沽、河东大直沽、陈家沟、丁字沽、咸水沽、贺家口、葛沽、泥沽、东沽、前辛庄、后尖山、秦家庄、城西马庄、天后行宫如意庵、 河东唐家口、芦北口等地建有 16 座天后官 (不包括一些庙宇或佛堂中供奉的天后神像 ) 。
小时,记得在舅父家的砖炕上,看见一神龛,里边供养一个胖男孩.问我母亲,他是谁,母亲回答,是你表兄,是从娘娘宫(也叫天后宫)求来的.
啊!算起来,时间过去一甲子,仿佛在眼前!
本帖最后由 石头 于 2013-2-25 10:34 编辑

古道。凉亭
    下南洋最便捷的路是:从云水谣走石壁岭,经永定高头、岐岭、下洋到广东大埔,然后到汕头搭船。这一路下来,陆路里程约200多公里。仲淮离家时,天正蒙蒙亮,招娣和儿子还正熟睡,母亲黄氏把他送到楼门口,再三叮嘱路上小心,就回去照看小孩。妻子刘氏一直送他到河边木桥边,低声说:我就不再送了,听说时局不稳,在外如果不太平,赶紧回来。仲淮笑了笑说:我知道的,你在家好好照顾孩子。道过别,就径往石壁岭走去。
    这大青石板古道很有些年头了,仲淮爷爷当年就从这里下南洋,这条道是闽粤之间重要通道,道上商贾往来、探亲访友、耕作收成都离不开。古道上的石壁岭凉亭当年还是一个破茅草屋,后经仲淮爷爷牵头,花了五百两银子修成面积六十平方左右的砖木结构的瓦房。
大埔。同年
    仲淮在凉亭处歇了下,喝点水,回望云水谣小村落,已经在目力范围之外了。过了凉亭,很快就是永定的地界了,再往前就是广东,仲淮累了一天,决定在大埔过夜。当年仲淮与水客阿根叔一起走南洋时,阿根有个拜把兄弟成叔就在大埔,成叔的儿子阿旺与仲淮同年,两人一见如故,也拜了把兄弟,这些年,每到大埔,仲淮总要带点礼品,并捎上一瓮土楼米酒和阿旺一醉。
    阿旺家住在韩江边,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成叔和阿旺平日里除了种田,还当着兼职渔民。与许多老派的福建、广东人不同,仲淮和阿旺从来不以为渔民是个苦命的差使。所以每次到韩江边,仲淮要是有时间逗留,都会让阿旺带他到韩江上打鱼,就着自己捉的红烧鲜鱼下米酒,每次都畅意无比。
    阿旺见了仲淮,大喜过望,嘴边念叨恭喜,一手帮仲淮卸下行李。阿旺已经知道仲淮喜得贵子,那是仲淮托人告知的,仲淮还再三让那告知的人跟阿旺说不要行什么虚礼,等他下南洋再补请他喝满月酒。这不,仲淮拿出了一瓮米烧,阿旺带他到大水缸边,三条活蹦乱跳的大青鱼,每条足足三四斤。仲淮大乐说,哈哈,这下有口福了。阿旺的老婆出来跟仲淮道完喜,一边收拾大青鱼去了。成叔身体可好,仲淮问道,不中用啦,成叔听到动静,从厢房走出来,满脸含笑看着仲淮。仲淮忙迎上去,拿出一包虎骨给老人说,成叔身子骨还硬朗着嘛,这点虎骨给您补补。
    小仲你太客气了,还记着我这把老骨头,快坐下喝茶。成叔让阿旺去泡功夫茶,自己和仲淮聊开了。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