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锲而不舍 向楼主致敬
李逸野  好事者尝辑《李逸野语录》,摘录之:
1、我不喜欢书法,写字是很累的事情,是不得已的事情,我要靠书法养家糊口。
2、我的草书写的最好,已经超越了古人。和王铎比,我的线条多了灵动,其他黄山谷、祝枝山我早已经超越,林散之的更不用说,我的草书现在和怀素比肩。
3、孙伯翔说我是活王铎。
4、张海从北京回来,告诉我启功先生说,我写的比他好。
5、江(泽民)来开封,向我讨字。我不写,大家劝说,我写了一幅四尺四裁的送他。
6、省里一领导向我讨字,向我许愿说,让我当省政协委员。我说,我老了,不喜欢开会。
7、山东一老书家送字给我,我上火车前,撕了,大家说可惜。我说,他写的不好,我不要。
8、去年我去北京开会,有人提议去看望欧阳某人。我说,我们来这里是客人,他应该来看我。说完我拂袖而去。
9、我从来不挂人家的字,留给子孙们也是我自己的字。
10、我每天早上起床写5000字,然后吃饭。我上午出去转悠,下午在家看书。
山东博物馆  题字者版本有二,曰郭沫若,曰韩美林。识读笑谈有三:曰心系情妇那,曰山东情妇馆,曰心系情妇波。
笔龄  始造毛笔,多指蒙恬。误也。1980年陕西临潼姜寨村现新石器时代墓葬,出土凹形石砚、研杵、染色物及陶制水杯等。观彩陶纹饰,乃毛笔描绘痕迹,是以五、六千年前,已有毛笔或类似毛笔之笔。甲骨文之笔字,状如手握笔。湖南长沙及河南信阳两处战国楚墓葬,亦出土竹管毛笔各一,乃迄今最早毛笔实物。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记载“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拂”,“秦谓之,从聿从竹”,当知毛笔于战国时应用甚广,惟名不一也。蒙氏造笔后,统称为笔。
本帖最后由 芸芸 于 2013-1-21 15:48 编辑

爱生至极,进而爱群
耿衙安否?甚念!
楼上问候,甚为感怀。有益友今日访余,称未见姑射轩续记,已失眠多日矣。吾之罪也。
今贱恙少愈,当勉力为之。
益友    益友者,但相交于心,无关其他。闻友过春风化雨又不恃其功;见友进心口俱称又不失其度。益友难得,吾却独有二三,幸何如之。
今日厦门日暖风和,闻老总管无恙,开心一下:)
春节将至,养好身子过大年哟
秦静    昨日午夜梦回,忽忆先生如菊。与人相处,淡然如菊;题诗作画,凌霜如菊。窃以为,鄙邑可称文人者,唯先生一人也。
姑射轩笔记    前日病中,百无聊赖,阅向日所记,汗出如浆。其可掷废纸篓者十之三四,可焚者十之三四,可撕可碎者十之三四,几无可留之物。愧煞姑射轩也。
姑射轩启示录

虾蜕皮,蝉脱壳,意为长大.
人生病,病中思,竟似蝉虾?
观音    李苦禅于王府井书法商铺,尝见一西夷细赏己书,遂趋前问曰:汝识汉字否?西夷答曰:只字未识。李复问:既不识,何赏之有?西夷曰:音乐之美在其中也。
737# 青青子衿


几日不来,汝便称病,让俺如何安生?

保重吧!
出家人,慈悲为怀,不住院不打针,不医药乎!
展览体     幅必大,非六尺以上不可为;字必多,即如对联,落款亦密密麻麻;行草必二王,至多杂以孙虔礼、米南宫;篆隶必头重脚轻,如胖头娃娃,线质须毛涩,章法须若断若续,直如阿杜唱歌;纸必色,须以拼接为要务。合而为之,是为“展览体”,亦为“劳动密集型”及“技术密集型”工艺品。
陈传席    先生尝撰文曰:亚明先生和吴丈蜀先生告诉我,他们小时候,看到那些管账先生、开处方的先生,甚至帮店铺或卖猪肉记账的伙计们毛笔字都比现在第一流书法家写得好。
杨疯子    时人呼杨凝式为“杨疯子”,然宋代书家对杨凝式无不顶礼膜拜,尊崇有加。苏东坡于《东坡志林》称“杨公凝式笔迹雄强往往与颜行相上下。”并作诗曰:“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疯子,下笔便到乌丝栏。”
神授书艺    《书林纪事》记王献之事曰:献之自谓年二十四,隐林下,有飞鸟左手持纸。右手持笔,惠以五百七十九字。初得此书,日习之,未经一周,形容仿佛。另记曰:又传献之于会稽山见一异人,披云而下,左手持纸,右手持笔,以遗献之。献之受而问曰:“君何姓字?复何游处?笔法安施?”答曰:吾象外为家,不变为姓,五常为字。其笔迹岂殊吾体邪?两处记事,实一事两版本。世人皆云右军书胜于子,独献之不服,故杜撰“神授书艺”之说,以彰己名耳。
老总管咋 还没回来报到呢
爱生至极,进而爱群
甚掂之---?!
返回列表